政法学院欢迎您! 

2022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延安专项活动——传承基因 红心向党(六)

发布人: 李蕊    发布时间: 2022-08-16    浏览次数: 257

        为深入学习延安精神,巩固延川布堆画的学习成果,周口师范学院“传承基因,红心向党”社会实践团奔赴延川,了解非遗民间艺术布堆画的独特魅力。


寻布堆之根,感民族之魂


        8月15日,周口师范学院“传承基因,红心向党”实践团队一行人来到了延川书画陈列馆。馆内陈列着多幅风格迥异的布堆画。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都有着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向人们讲诉着延川民间艺术不同凡响的精神风貌,记录着民间艺术一路发展的风风雨雨。

        早期的布堆画作品,是妇女给孩子衣服打补丁演化而来,之后扩大了应用范围,大多以民间传说为主要创作内容,加之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作为衣服、枕头、裹肚、鞋、垫肩等的装饰物。后来,布堆画随着时间的发展,开始加入一些现实生活元素,逐渐发展成一种流传广泛的民间工艺品。延川布堆画的发展历经多个时期,其艺术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载体更加繁多。但不管外在的表现形式如何变化,布堆画始终都是延川人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百花齐放,与时俱进


        实践团队来到延川文化艺术馆。延川文化艺术馆负责人马向军主任带领我们参观了布堆画展览厅,展厅内陈列了多位布堆画传承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各具特色。马向军表示道,布堆画作为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逐渐被大众熟知,面对明朗的发展前景,布堆画要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有远赴加拿大交流学习的传承人,将布堆画带出国门,也有中国留学生对外发展布堆画,吸收外国现代优秀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发展创新布堆画工艺,让布堆画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推动布堆画在中国乃至世界大放异彩。


黄河情怀, 布同凡响

        实践团队前往参观布堆画传承人冯云山生前的居所山云居。冯山云的儿媳妇杨翠芬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冯山云的作品,她说道“公公一生从事黄河文化、黄土风情文化的研究和艺术创作,培养出一大批延川民间艺术群体,带动延川民间艺术走出国门。”在参观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冯山云的作品博采众长,又独具个性,布堆画形式欹侧奇险、柔中寓刚,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烙印,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据杨翠芬讲述,冯山云没有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但由于他从小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所以他对美术的认识、理解,有一种独特的天赋。先天的爱好和后天的执著,以及生活环境铸就了他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冯山云扎根黄土地50年埋头创作,紧紧抓住了这片土地的灵魂,在冯山云的作品下,这片黄色土地的风土民情是永远的主角,梦起黄河,魂归黄河,在冯山云的作品里,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一颗由黄河文化滋养、也倾心献给黄河文化的赤子之心。


文安礼义 ,红歌嘹亮

        实践团队抵达文安驿进行参观游览。文安驿历史悠久,既富有文化内涵,耐人寻味,有具有深远的历史根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古镇。西魏时在此地设置驿站,以“文昌礼义,国泰民安”之意取名文安驿。实践队在这里充分领略了该地“一川一梁两沟”的地貌特征和独具特色的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在文安驿的知青墙下,实践队齐唱《东方红》,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让实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深有感触。

        周口师范学院传承基因,红心向党”社会实践团结束了此次探索非遗民间布堆画的旅程,见证了黄色土地上艺术瑰宝的发展历程,体会到了陕北人民淳朴豪放的精神面貌,为进一步释放非遗民间艺术布堆画活力助力。

 

(图片:杨艺蓉 文字:“传承基因,红心向党”社会实践团队

 初审:岳芳 复审:王体龙 终审:段卓夫)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