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欢迎您! 

2022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延安专项活动——传承基因 红心向党(四)

发布人: 李蕊    发布时间: 2022-08-14    浏览次数: 201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丰富高校学生学习党史感悟信仰之力的渠道,周口师范学院“传承基因,红心向党”社会实践团自主实践前往延川,探寻民间艺术布堆画传承的秘密,以延安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妙布可言,多彩非遗


上午八点,实践队前往郭家塔社区工厂,首先在社区工厂负责人刘二涛的带领下参观了延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展厅里布置着丰富多彩的布堆画作品。延川布堆画属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陕北延川地区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艺术,又称为布贴画、撂花、拨花,由早期民间妇女为家人缝补衣物的日常生活习惯演变而来。工厂内精美的布堆画作品精巧美观,内容取材于陕北人民的生活,深具浓厚的烟火气,凝聚了陕西人民生生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

随后,带着对布堆画制作过程的好奇,实践队的几位成员在刘二涛的指导下,亲手尝试制作布堆画作品。先剪,再拼、粘贴,后缝,最后填充棉花,完成一个小件的布堆画作品。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步骤,实际上细节繁琐,凝聚着传统手工艺者的十足匠心。在成员们尝试制作布堆画的同时,刘二涛亲切地介绍道,布堆画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所以触手粗糙厚实。延川人民在当地传统民间剪纸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通过布缝和补花这两种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生动立体的布堆画。延川布堆画所表现的内容,有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动物、花卉和各种吉祥图案,追求沉着和浓烈的色彩,在大胆夸张的画面之中开拓新意,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延川布堆画充分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共同心理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心灵手巧的延川人民,把一块块不同形状的布块,变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布堆画,折射出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赋予的光彩。


就近就地就业 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社区工厂也是响应了中央的号召,在雇佣工人的时候优先考虑留守妇女,贫困户等弱势群体,让安置小区里的居民在住得稳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缓解工厂用人紧张,产能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郭家塔社区工厂负责人刘二涛在接受实践团成员的采访时介绍了社区工厂用人机制,在问到为什么以非遗作为创业根基的时候,刘二涛笑着解释,延川布堆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延川人民的日常生活,具有很高实用价值。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延川人,从小就深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的熏陶。当看到经济发展受限的郭家塔时,自己也玩起了跨界,放弃了熟悉的医药工作,来到郭家塔拾起耳濡目染的布堆画,办起社区工厂,带领着弱势群体勤劳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当实践团成员问及社区工厂带动就业情况时,刘二涛骄傲的说道,郭家塔社区工厂目前为安置小区及其周边10%的贫困户,12%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了社区工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郭家塔社区工厂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协助群众实现种地务工两不误和顾家赚钱两不愁的迫切需求,加速实现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布堆画是陕北人民在红色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的智慧结晶,是陕北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传承基因,红心向党”社会实践团队在延川感受到来自非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意识到非遗民间艺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延安精神始终指引着陕北人民艰苦奋斗,鼓舞着陕北人民以实际行动造福延安,推进实现乡村振兴。

 


(图片:杨艺蓉 文字:“传承基因,红心向党”社会实践团队

 初审:岳芳 复审:王体龙 终审:段卓夫)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