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欢迎您! 

政法学院“实践悟党史 研学铸新魂”党史学习教育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一)| 追溯红色记忆 赓续红色精神

发布人: 岳芳    发布时间: 2022-07-17    浏览次数: 646

追溯红色记忆 赓续红色精神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政法学院成立“实践悟党史 研学铸新魂”党史学习教育团,各成员分开实践重温岁月。实践活动第一站,党史学习教育团决定走进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去感受中原革命文化的魅力。


历史背景

   1947年,刘邓大军经过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以锐不可当之势抵挡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越过了重重障碍到达淮河。然而,夜幕降临,暴雨倾盆,本处于汛期的淮水更加泛滥。刘邓大军迎难而上,经过20多天的艰苦征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渡过淮河天险,完成预期战略目标,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渡淮场景再现

今日淮河


   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城区最南的大埠口——美丽的淮河岸边。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是国家3A级红色旅游景点,是一个集纪念、旅游、文化展示、生态景观、休闲游憩为一体的红色纪念与息县历史相交融的场馆。馆内分为跃进、渡淮、转折、和平四个板块,收集了大量珍贵文物,辅助于雕塑、绘画、灯光、多媒体、4D动感、智能触摸等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立体呈现了当年刘邓大军抢渡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震撼场景。


游客采访


   李思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社会学专业):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财物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他们永远是动荡时代中最受伤害的人群。只有爱护群众、关心群众的政党才是好政党,政党不能脱离最广大的人民。我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渡淮战役的成功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定与其自身对人民的政策息息相关,希望新时代,党和人民仍然可以共同成长。


馆员访问


   张晓晶(纪念馆解说员):在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时而哽咽、时而激昂、能唱会诵的讲解员,也成为此行的亮点。纪念馆里,张晓晶讲解员用声音、肢体语言、展示歌喉等多种形式,述说一个个故事,重现历史。为了让解说生动,有故事性,张晓晶尽力去查阅关于刘邓大军渡淮挺进大别山的史料书籍,为传承红色基因付出了更多辛苦。“我认为带着感动自己心境,讲好当时的故事,这样的讲解才能感动别人”,她这样说到,同时她也这样做到了。我们也要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政治智慧,从优良传统中激发精神力量,并将之转化为实干奋进的动力,奏响时代最强音。


个人感悟


   七月的烈日喷射火光,大地上热浪滚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研学的热情。走进纪念馆,刘邓大军抢渡淮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令人肃然起敬。接着我们开始逐渐深入馆内,从跃进、渡淮、转折、和平四个板块细细感受我们党的革命精神,慢慢品味我们党的革命故事。自动语音解说将抢渡淮河的故事娓娓道来,动人的讲解中展现了刘邓大军不畏牺牲、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我们还看到了抢渡淮河的立体场景、激烈战斗的动人图画、简陋的作战指挥部以及战士们用过的武器和草鞋。刘邓大军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敌我力量悬殊的境地中,以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战斗战胜了比我们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最后我们穿过渡淮广场,登上烈士陵园。一块块石碑上金色苍劲的字体镌刻着每一位烈士的姓名,金色耀眼的阳光洒在每一位烈士的姓名上。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和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悠悠淮河水,深深息壤情。我们在亲身研学中感悟党史,体会我们党的奋斗历程。我们更要追溯红色记忆,赓续红色精神,将党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图片:罗主强 文字:罗主强 霍硕妍 初审:岳芳 复审:王体龙 终审:段卓夫)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