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欢迎您! 

周口师范学院关于2016年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发布人: 张鸿韬    发布时间: 2016-05-18    浏览次数: 207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完善课程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启动2016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就方案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文件精神,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以经济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立德树人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渗透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充分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鼓励开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兴学科课程、边缘学科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修养课程。

(二)课程整合优化原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握课程教育目标的内在联系,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专业间课程的交叉融合,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支撑、互相协调的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文科和理科知识相互渗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继承与创新并重原则。新修订的才培养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关注社会需求及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借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鼓励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准入的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四)共性与个性兼顾原则。既要体现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又要根专业性质、特点及办学条件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既要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又要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既要积极为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又要实施与多种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正确处理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关系,统筹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加强研究型课程、开放实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分类培养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与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要求等方面,注意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尊重学生在基础能力、兴趣特长、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实行分层次、分类别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创造条件。

三、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

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立学习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3.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的基本方法,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4.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还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各专业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特点和具体要求,反映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四、学制、学分、学时及教学时间安排

(一)学制与修业年限

1.标准学制: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二)学分、学时、周学时

学分、学时、周学时设定按文科类与理工体育类区别对待,详见下表。周学时设置原则上“先紧后松”。

类别

总学分

周学时

课内总学时

文科类

160170

≤23

≤2500

理工、体育类

165175

≤25

≤2600

(三)教学时间安排

每学年设置两个学期,每学期20周,课堂教学活动一般为18周(其中第一学期14周,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等4周),复习考试2周。

(四)学分计算标准

最小学分单位为0.5,一般是0.5的倍数。理论课程学分原则上18(第一学期14)学时计1学分。含有课内实践的课程,学分为实践与理论的学分之和,其中实践部分的学分一般按18(第一学期14)学时计0.5学分,不足18(第一学期14)学时部分,纳入理论部分计算。

独立设置的实践实验课程(包括上机)、体育课程等36(第一学期28)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活动,仅记学分不计学时,如见习、实习等,原则上1周计1学分,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增减。

五、课程结构体系

各专业要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相关要求和学校实际状况设置课程。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素质能力拓展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等四个平台构成,见表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理论教学学分设置原则上要求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为73实践教学学时设置原则上要求人文社科类专业占总学时比例为2530%、理工类占总学时比例为3035%,特殊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适当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安排一学期。

1课程体系结构表

平台类别

课程类别

学分

备注

通识教育平台

公共必修课程

39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必修课程(基础、主干课)

4055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811

教师教育专业开设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816

 

素质能力拓展平台

公共选修课程

612

 

专业选修课程

412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4

教师教育专业开设

实践教学平台

集中实践环节

3135

 

创新实践

35

 

(一)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修养;增强民主法制意识,熟悉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了解国际时事和国内最新形势与政策;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持强健的体魄;掌握必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和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手段等。具体安排见表2

(二)专业教育平台

课程设置必须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原则上要求设置一门专业导论课程,具备开设双语课程条件的教学部门可开设双语课程。

1. 专业必修课程。业基础课是指为使学生获得该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开设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授课内的要求。专业主干课是指为达到国家对该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的基本要求而必须修读的课程,课程设置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和前瞻性,避免不同课程知识的重复或缺失。

2. 教师教育必修课。仅对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是指为达到国家对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必须修读的课程。该专业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教育科学学院及相关教学部门组织实施。

3.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方向模块课程的开设应结合各专业办学条件、招生人数、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设置,实现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分流培养。具体安排见表3

(三)素质能力拓展平台

该平台课程设置应反映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满足学生的专业爱好,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具体安排见4

(四)实践教学平台

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思路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两个结合指校内资源与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三个层次指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素质能力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实践教学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连续不断。为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须修满创新实践35学分。具体安排见表5

2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理论讲授

实践、实验(个数)

公共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2

28

14

2+1

3

1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6

36

 

2

2

2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54

36

18

2+1

3

3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08

54

54

3+3

6

56

1

 

形势与政策

 

36

36

 

 

2

18

2

集中分散

外语基础

大学英语I

 

42

28

14

2+1

2.5

1

1

英语小学教育对外汉语专业不开

大学英语II

 

54

36

18

2+1

2.5

2

1

大学英语III

 

54

36

18

2+1

2.5

3

1

大学英语IV

 

54

36

18

2+1

2.5

4

1

体育与健康 大学体育I

 

28

4

24

2

1

1

1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不开

大学体育II

 

36

4

32

2

1

2

1

大学体育III

 

36

4

32

2

1

3

1

大学体育IV

 

36

4

32

2

1

4

1

信息技术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72

36

36

2+2

3

2

1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

 

72

36

36

2+2

3

3

1

文科艺体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72

36

36

2+2

3

3

1

理工

指导与服务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18

18

 

 

1

18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8

18

 

 

1

18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8

18

 

 

1

18

2

 

合计

760

414

346

 

39

 

 

 

备注:1.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1为考试,2为考查。以下表格相同。

2.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该平台课程已在其他类别课程中开设的,不再重复修读。

3. 《形势与政策》课程课堂教学不少于36学时。

4.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由招生就业处负责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教育科学学院负责安排,该3门课程均不计总学时。

3专业教育平台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代码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理论讲授

实践、实验(个数)

专业必修

 

课程

 

 

 

 

 

 

 

 

 

含专业所有核心课程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模块  

 

 

 

 

 

 

 

 

必须选一个模块课程

模块  

 

 

 

 

 

 

 

 

模块  

 

 

 

 

 

 

 

 

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 心理学概论

 

28

28

 

2

2

1

2

教师教育专业开设

教师口语

 

14

14

 

1

1

1

2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36

36

 

2

2

2

1

教育学

 

36

36

 

2

2

3

1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36

36

 

2

2

4

2

课程教学论

 

36

24

10

2

2

5

1

合计

 

 

 

 

 

 

 

 

 

4素质能力拓展平台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理论讲授

实践、实验(个数)

公共选修课程

 

 

 

 

 

 

 

 

 

可选

慕课

专业选修课程

 

 

 

 

 

 

 

 

 

 

教师教育专业选修课程

 

 

 

 

 

 

 

 

 

教师教育专业开设

合计

 

 

 

 

 

 

 

 

 

5实践教学平台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时

学时分配

周数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理论讲授

实践、实验(个数)

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24

 

3

3

1

2

 

专业见习

 

 

 

 

 

 

 

12

学院

安排

专业实习

 

 

 

 

18

18

7

 

 

学年论文(设计)

 

 

 

 

 

1

 

 

学院

安排

毕业论文(设计)

 

 

 

 

810

810

78

 

学院

安排

社会实践

 

 

 

 

 

1

 

 

 

……

 

 

 

 

 

 

 

 

 

创新实践

 

 

 

 

 

 

35

 

 

 

合计

 

 

 

 

 

 

 

 

说明:1. 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非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原则上安排在第七学期,各教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安排。

2. 毕业论文(设计)的周数、学分、学期由学院根据各专业特点自行安排。

六、课程代码规则

1. 每门课程原则由9位数字的代码组成。课程代码具有唯一性,与课程是一一对应关系。不同的课程,课程代码不同;课时数不同、性质不同的同名课程,课程代码也不相同。

2. 左起第一、二位数为开课教学部门代码,各教学部门代码分配如下:

01 文学院 02 政法学院

03 外国语学院 0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5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06 化学化工学院

07 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9 教育科学学院 10 体育学院

11 音乐舞蹈学院 12 美术学院

13 经济与管理学院 14 新闻与传媒学院

15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16 网络工程学院

17 设计学院 31 马克思主义学院

34 公共艺术与职业技能教研部 41 图书馆

44 招生就业处

3. 第三、四位为教学部门内的专业(方向)序号代码,用“0102”表示。

4.第五、六位为课程性质,课程性质代码表示如下: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公共必修课程

00

公共选修课程

01

专业必修课程(基础、主干课)

10

专业选修课程

11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20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21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3X

集中实践环节

4X

注:“X”表示12

5.第七、八、九位为课程序号代码。

七、其他说明

1. 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以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为准,包括目前招生的所有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辅修、双学士学位专业。各专业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2.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专业教育平台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原则上每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不超过3个。鼓励开设专业素质能力拓展选修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课程;进行课程置换。

3.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和河南省委宣传部高校工委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教社政〔2006174号)的等文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各专业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计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根据文件精神,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分不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等同于理论学时学分。

4.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3号),结合学校实际,外语基础必修课(小学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英语专业可不开设)教学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周学时3,共学时19510学分。

5. 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体育与健康必修课教学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周学时2,共130学时,4学分。

6.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和《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教学安排在第二、三学期;有条件的教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与专业教学要求相适应的计算机课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7. 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不少于3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8学时,计1学分,在第一至第八学期开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理论讲授18学时,1学分,在第一至第八学期开设。各专业可根据情况设定创新学分为35分,但不能低于3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获得创新学分,获得的创新学分高于规定学分时可根据专业情况认定学分,进行学分互换(互换学分一般不大于总学分的20%)。

8. 教师教育专业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9. 原则上第一学期不安排选修课,第八学期不安排必修课。跨学科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原则上安排在第二、三、四、五、六学期。

10. 在第一学期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期间应开设“专业导读”、“周口历史文化”等讲座。“专业导读”讲座由各教学院安排,“周口历史文化”讲座由学校统一安排。

11.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可采用小学期制授课。总学时少于36(第一学期为28)学时的课程可实行小学期制。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op